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東港迎王─班頭


班頭  /陳啟楨
資料來源:東港采風第十六期

     「班頭」一職,類似古代王府中的衙役。「東隆宮」中現有的「班頭」人數,大約有一百四十多名,設有「班頭爐主」一名(又被稱之為:大班頭)


    「班頭」的成員來源,大多是「痼疾」、「歹運」、「犯煞」、或是小時候「歹搖飼」…等,經正統的醫療無法治癒的人。最後,才到「溫王爺」或「中軍府」面前「許願」擲筊,希望能夠參與「班頭」、「轎班」、「內司」…等職務,並且得到「溫王爺」或「中軍府」「聖杯」允許。得到「聖杯」後,經由「溫王爺」或「中軍府」靈感,為「許願者」解除各種困擾。所以,一般參加「班頭」的人,可以說是都曾經有感應過「溫王爺」「聖杯」才可擔任內司一職(不能重複擲筊)


    內司在祭典中身著長袍馬褂,主要的工作為迎王期間每天清早及千歲遶境入廟安座後的祀王、恭送王駕前的宴王(以上由大總理主祭、內外總理及副總理陪祭)、執行祭典的各科人員和角頭轎班參拜敬王(各科長、各角頭轎班爐主主祭,組員及轎夫陪祭),上述三項儀典的進行,都是由任旗牌官的內司一一唱禮,其餘內司則為司禮,按古禮謹慎恭敬地由主祭者和陪祭者頂禮敬獻,行禮如儀,不敢絲毫懈怠。其次的工作則為王駕遶境巡狩時,由六位內司人員分列兩側,走在聖駕前方,另由爐主或頭家一人,執令旗居中,隨侍大千歲,防範有人冒瀆聖駕或「中軍府」神恩的「還願者」。
    

    「班頭」在值科「中軍府」上未安座之前,原先是隸屬於東隆宮「溫王爺」管轄之內,當值科「中軍府」安座後,才在臨時暫借於「中軍府」中的「振武堂」(值科的中軍府多在迎王前一年,才會奉「玉旨」降臨東港「東隆宮」安座)

    「班頭」的職責大約有:「改運」、「掛枷」、「脫枷」、「燒枷」、「站班」、「為王駕開路」、「查夜」、「作紙」、「放告」…等等。其中還有一項很特別的職務,就是在『請水法會』(請王)時必須在「迎王將台」前面的海灘,手持板杯等擺開兩列,維持「迎王將台」附近的秩序,以恭候「大千歲」聖駕的蒞臨。

    在遶境時「班頭」的排列方式,也是頂有學問的,按照規矩「扛枷」的扮犯者,必須要排在班頭隊伍的前頭,而負責「押解」的班頭,則按照「水牌」、「火牌」、「黑鞭」、「紅鞭」、「二板」、「竹杯」、「放告」、「監斬官」…等順序排列在溫王爺的神轎前面。

    「班頭」當中須要特別介紹的是:「水牌」、「火牌」和「監斬官」。所謂「水牌」、「火牌」的職務,有如現在的「消防隊員」。「水牌」、「火牌」通常都會找「班頭」中年紀最小的兒童負責。所以裝扮起來之後,在整各遶境隊伍當中,可說是最為可愛的,因此也最常為照相機「鏡頭」所捕捉的對象。

    在「班頭」當中,就只有裝扮成「監斬官」的兩位「班頭」,在遶境時才有「開臉」。其中黑面的「監斬官」手持靑龍寶劍;紅面的「監斬官」手持紅龍寶劍。據說:監斬官手上的「靑、紅」雙劍功能,就如同是「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一般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