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攤位的魚販,拉開大嗓門喊著:「現流仔!現流仔!」許多不懂
如果您常常有機會搭漁船,特別是從事漁撈、垂釣的漁船,可能會赫
絕對有聽沒有懂。多數人對魚鮮滋味體驗不足,不知不覺認同「現撈 魚」就是「現流魚」的新聞報導,給自己鮮味鑑賞能力的提升,豎立 新的障礙。
晉朝末年陸路入閩的中原人民沒有討海經驗,多數人可能不知海洋潮 汐為何物,所以後來的閩南人把潮汐現象引起的漲潮、退潮的「潮水 」稱為「流水」,而有閩南話俗諺:「人吃嘴水、魚吃流水」。前一 句說做人嘴巴要甜才吃得開。後一句說,魚跟隨潮水活動,才會吃餌 上鉤、入網就擒。現流魚的意思,是說剛剛的潮水打撈上來的魚。既 然是不久前那一趟潮水打撈上岸的魚,不就是現撈魚了嗎?若進一步 了解漁撈、物流流程,就不會認為如此了。
漁船抵達漁場捕獲魚鮮,可能馬上回航,可能再進行第二、三次作業 ,漁獲死亡時間差距隨之增加。出海第一次與回航前最後一次的漁獲 時間差距,短則一天,多則數天。魚船回航,航行多久返回漁港?是 不是正好趕上拍賣?有時可能等上半天、一天。魚販標下拍賣的魚, 是不是正好趕赴第二天菜市場叫賣?有些魚販把魚標下混合其他不同 鮮度的魚貨,再轉手賣給攤販,攤販進貨擺攤之間常有耽擱。所以漁 船第一次漁撈捕獲的魚物流到魚攤,常有一到數天的耽擱,若冰鎮的 是容易退鮮金線魚、花身雞魚,那已經跟冷凍魚差不多了,魚販喊著 「現流魚」叫賣,勉強還能解釋當趟潮水上岸的,只是漁撈、物流耗 時。若事已至此,現流魚跟現撈活肉魚實在差太多了。
早年有所謂的現流魚,主因沿岸漁場盛產魚鮮,行船數十分鐘抵達漁 場,收網時間控制得宜,返航抵達漁港,耗去一、二小時分門別類、 整理漁獲,剛好趕上拍賣。魚獲拍賣時間都在後半夜到凌晨,魚攤標 下魚貨剛好趕上市場叫賣,魚離水最慢一天抵達市場,這樣才配稱為 現流魚,或者稱現撈魚也不至於太吹噓。今天沿岸漁獲少,能支撐這 樣的鮮魚物流,除沿岸季節性盛產的白帶魚、冬季正時的肥美紅目鰱 、鑽油平臺的黃雞魚等等,其他的實在沒幾種,夠資格稱為現流魚, 更不配稱現撈魚。
部分魚種死亡後一、二小時內,不冰碎冰,與冰碎冰者,熟食、生食 相互比較,滋味、肉質有微妙的差異,許多釣客、漁夫,為了擁有那 一點微妙的滋味差異,都不將漁獲冰鎮,尤其打算自己食用的魚。這 種死亡時間短、甚至剛死亡、活殺安樂死,未經冰藏的魚肉,特別稱 為活肉,是比現流魚更上一級的現撈魚。不過本文還是必須強調,活 肉魚、冰鎮魚各有不同的滋味,見仁見智未必最新鮮的最好吃,本文 只是要嚴格定義所謂的鮮度而已。
活肉魚,也就是道地的現撈魚的滋味,應該分熟食與生食等兩個方向 說明。活肉魚煮熟的肉質特別鬆軟綿密,鮮甜度常比現流魚還要更上 一層樓,是漁夫、釣客招待親友最自豪的海鮮,烹調方式也都非常簡 單,以抹鹽巴清蒸、煮稠湯等方式最具代表。但是活肉魚數小時後才 冰碎冰,與離水馬上冰碎冰者,肉質又不一樣。前者再冰已無法變成 現流魚,切生魚片、煮熟肉質多呈鬆軟、鬆散狀,味道也差一些,離 水時間越久再冰鎮,肉質鬆散、鮮味消退的情況越嚴重,很多海上交 易的魚都有此現象。
其次,日本廚師料理活肉魚生魚片,多採取薄造(切成薄片)的刀工 ,除了擔心太大塊嚼不動,大塊肉血水(組織液)流淌,饕客食不下 嚥,也是考量的因素之一。釣友常在無人島、釣魚船上剖切活肉生魚 片打牙祭,這種經驗知之甚詳,不少人還因此特別偏執,挑剔不滴血 水的生魚片,不夠鮮猛豪邁!但也不是所有的魚種生食、熟食都要活 肉才好吃,滋味常是各有千秋,必須一種一項逐一討論,吃魚的學問 難就難在這裡。
晉朝末年陸路入閩的中原人民沒有討海經驗,多數人可能不知海洋潮
漁船抵達漁場捕獲魚鮮,可能馬上回航,可能再進行第二、三次作業
早年有所謂的現流魚,主因沿岸漁場盛產魚鮮,行船數十分鐘抵達漁
部分魚種死亡後一、二小時內,不冰碎冰,與冰碎冰者,熟食、生食
活肉魚,也就是道地的現撈魚的滋味,應該分熟食與生食等兩個方向
其次,日本廚師料理活肉魚生魚片,多採取薄造(切成薄片)的刀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